第273节
书迷正在阅读:放课后,约吗?、天命为凰、漂亮的他不说话(重生)、男主他人老、小可爱、我当魔修那些年、后来居上、渣男绿女、艾玛,我好像是荣妃啊!、重生之废后有毒
??‘拉了那么多官员下水,让他们做出证言来洗清自身名节,别人的一片好意却落在了污秽谎言之中,这是不义’,那我倒要问问,我们这些被他杨家糊弄的人,算什么呢? ??他杨家这种行径,是不是不义?” ??此话一出,所有人都在问自己,被杨家糊弄着骂了徐侍郎好几天,我算什么呀? ??杨家,的确是行了不义之事。 ??第445章 同样的罪名 ??当然,在杨家老太太骂徐家之前,在座的几乎所有人都已经在骂了,但这会儿,谁会记得自己的错呢?全成了叫杨家误导的了。 ??“岂止是不义,他杨家还不耻!”有商贾模样的立刻附和起了田公子,“都说人生在世、谁能无过,错了就要改,金老爷与那王员外郎的确做错了事,但他们家里人积极认错,也应允了会捐家产给国库。 ??杨家呢?明明骂错了,现在不止不承认,一言不发装死,不思改过,这不是不耻,又是什么?” ??吃酒的客人里,也有些手上有闲钱、却没有读过什么书的,自个儿讲不出那么多大道理来,旁人说,他们听着就在理。 ??“不义、不耻都占了,那不忠不仁不孝,有没有说法呀?”有人好奇问道。 ??刚刚骂杨家不耻的那商贾也就是个半吊子,闻言当即抬头对田公子拱了拱手“公子读的书多,公子给我们讲讲?” ??众人纷纷附和。 ??田公子皱眉想了想,道“不晓得各位有没有听到过消息,杨家在今年的年节里,就打定主意要和侍郎府打定界限。据说,徐侍郎夫人彼时是叫她娘家赶出门的,以至于老太太做寿,侍郎夫人都没有回去恭贺。” ??这事儿毕竟脸面无光,无论是杨家还是徐家都不会往外头讲,只一些人隐约听到过些风声,却没有实证。 ??“好端端的,做什么要疏远?” ??田公子哈哈大笑“好端端的,那王员外郎为什么要害徐侍郎?不就是当初看不懂局势、眼光差嘛。 ??杨家也是一样,肃清两湖,把金培英砍了,杨家怕圣上有气无处撒,拿徐、黄两位大人开刀。 ??他们怕被连累,就要与徐家断了关系。 ??谁知道徐侍郎回京,圣上没有责罚,反而还赏了。 ??杨家舍不下脸,让癞蛤蟆开路,不请自到去吃酒,吃没喝几盏,祸害了侍郎夫人一个丫鬟。” ??一时间,哄堂大笑,笑过了之后,不少人就气愤了。 ??“所以这一次,急着跳出来落井下石,也是跟王甫安一样,不敢承认自己看走眼喽?” ??“王甫安是外人,坏心就坏心了,杨家可是血亲,却这么对待亲闺女、亲姑爷!” ??田公子笑道“杨家几代为官,却不辨官场善恶,不思为朝廷、为百姓做事,只想着趋利避害,又因私怨污蔑徐侍郎这个刚刚在两湖立下功劳的官员,简直是奸佞之心,这就是不忠! ??徐侍郎被人污蔑,杨家没有了解清楚状况,就已经让仆从们在说道坏话了,而老太太更是没有听女儿、女婿的一句辩白就定了他们的罪过,甚至煽动百姓,想要引导责骂之声逼迫他们,这就是不仁! ??杨家数代出了多少大官,我虽年幼,但也听长辈说过不少他们的故事,那一位位老官员,虽不能说一生无过,但也为朝廷为民众做了不少事实,在京中积攒了一片美名,杨家如今不珍惜这一代代传下来的美誉,让祖宗先人脸上无光,这就是不孝! ??大伙儿说说,这些罪状,杨家是不是‘不忠不义不仁不耻不孝’!” ??“说得好!”那商贾鼓掌,脸上泛着兴奋的红光,“读过书的就是跟我们这些粗人不同,说得太好了!他杨家就是不忠不义不仁不耻不孝之辈!” ??一人附和,人人附和。 ??这罪名又是之前就在京中盛传、连三五岁的稚童都会骂的,当即就传开了。 ??想来,不需要多久时间,杨家就会代替徐家,以不同的罪状、同样罪名,被所有人唾骂。 ??雅间里,孙恪没有让亲随动手,自个儿缓缓添了酒。 ??从田公子出场,里头就停止了交谈,孙恪饶有兴致地听完了这一串话。 ??把酒盏推到蒋慕渊跟前,孙恪的笑容里全是好奇“那个姓田的,你给了他多少银子,怎么每一回都狠狠踩杨家一脚?” ??蒋慕渊笑了,端起酒盏抿了一口,却不承认“杨家可恶,可不是银子的功劳。” ??孙恪撇嘴,不管是不是银子的功劳,反正这一次,国库又要多出来一笔银子。 ??他之前以为,虽然学不来蒋慕渊的一石多鸟,但好歹看懂了,今儿才晓得,他还是少数了一只鸟。 ??——也是最肥的一只鸟。 ??蒋慕渊这人,一直为百姓操心,也为国库的银子操心。 ??那几家再怎么闹腾,也比不过他收入库中的银两。 ??这番骂词,也很快传进了杨家。 ??贺氏婆媳二人固然是当家人不假,但杨家也不是只有长房的,往常无事时自是一切好说,如今挨了这份骂,其余几房就坐不住了。 ??之前骂什么都行,这个罪名,实在太大了,这让子孙以后还怎么入考场、怎么当官员呢? ??最最气人的,这罪名还是杨家老太太先提出来的,若不是她要骂得义正言辞、骂得大气磅礴,叫看戏的人人都记住,今日怎么会被别人一条一条怼着骂回来? ??真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 ??而杨家老太太与贺氏,本身就没有掰扯干净,面临着里里外外的压力,矛盾越发激烈。 ??隔房的老太太,纷纷劝说杨家老太太低头认错,自己的亲女儿,当娘的先低头了,女儿能揪着不放?等过了眼前这个坎儿,看戏的围观别家热闹去了,也就渐渐淡了。 ??再不济,老太太不好亲自出面,让贺氏去,她们几个做婶娘的也帮着说说好话、劝劝杨氏,由她们开口给百姓们赔礼,这总行了吧? ??杨家老太太不置可否,贺氏先跳了起来,捂着胸口哎呦哎呦了一阵,装晕了。 ??这个模样,还怎么谈下去? ??几个老太太不欢而散,出了长房,又各自聚在一块嘀嘀咕咕着商量了一通,最后摇头叹息着离开。 ??翌日一早,王琅就和王夫人一起,把整理出来的家产清单送到了顺天府。 ??家业小,又不像金老大人一般要交接衙门事宜,办起来也就方便许多。 ??前脚王家母子进了衙门,后脚街上又说道起了杨家。 ??“比敢作敢当的王家,差远了!” ??抚冬出门转了一圈,回来问顾云锦道“姑娘,您觉得杨家老太太会低头吗?” ??第446章 敬佩 ??顾云锦这几日在绣一块石榴花开的帕子。 ??图案是徐氏给她的,寓意多子多福。 ??再有一个半月就要出阁了,该完成的绣品却还有一些,连顾云霖都过来给她帮忙。 ??听了抚冬的问题,不止是顾云锦抬头了,边上分线的顾云霖和念夏都好奇地看了过来。 ??顾云锦的指尖捻着银针,想了会儿,摇头道:“我也说不准的。” ??前世,顾云锦是与杨家老太太打过交道。 ??也许是敌人的敌人的原因,老太太对顾云锦不算喜欢,但也不至于像对待贺氏那般为难她。 ??甚至在贺氏太过强势之事,杨家老太太还会帮上一手。 ??这种帮助,当然不是为了护着顾云锦,而是老太太要下贺氏的脸面,她需要平衡家里其他人之间的角力关系。 ??虽然往来不算多,但顾云锦印象里的老太太是个轻易不肯低头的人。 ??辈分搁在那儿,她哪怕是错的,也会是对的,杨家上下,谁会一个劲儿地揪着老太太的过错不放?就算是贺氏,在婆母跟前,也要掂量着忍一忍的。 ??可是,前世的杨家,毕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风波,老太太也无需面对这种选择。 ??因此,顾云锦才说,她不确定在被逼上梁山时,杨家老太太会不会忍一时之气,选择退让。 ??抚冬见她迟疑,也就不再多问了。 ??在抚冬看来,她家姑娘的推断向来准确,远的不提,只说近前,杨昔豫与画梅不清不楚、徐令婕上门来倒苦水,顾云锦劝解对方归家的几句话,就一点也没有错。 ??抚冬回家时,已经从嫂嫂那儿听来了,徐令婕赶回青柳胡同时,正是贺氏闹得最凶的时候。 ??这回,连顾云锦都说不清楚,那这事儿,还真不知道要往哪处转呢。 ??“说起来,也是城里百姓的嘴巴厉害,不忠不义不仁不耻不孝,全给骂回去了,我要是杨家人,气也气晕了。”念夏笑着道。 ??顾云霖弯着眼睛直笑:“我猜就不是那田公子一个人琢磨出来的,开口闭口就是‘癞蛤蟆’的人,哪里会骂得那般有气势?要我说呢,指不定还是我那小公爷姐夫的功劳。又是帮着徐侍郎说话,又把李快脚给抓了来。” ??一句“小公爷姐夫”,让顾云锦不由一怔,也就是这么个愣怔功夫,让念夏与抚冬都笑个不停。 ??顾云锦装模作样要瞪她们,自个儿却也没崩住,笑出了声。 ??羞涩是不羞涩的,婚期在前,再羞也来不及。 ??更多的是感慨。 ??从前,她与北地的亲人没有往来,徐氏和吴氏的话,她亦听不进去,因而并不清楚她们在提起她的婚事时,会是什么样的语气。 ??只念夏与抚冬,两人同顾云锦一样,最初以为她嫁过去能过得好,等看透了杨家面目,再说起来就咬牙切齿了。 ??而今生,与蒋慕渊定下之后,家中长辈、兄弟姐妹、丫鬟婆子,就没有一个说不好的。 ??这种截然不同,和被所有人祝福着的婚事,给了顾云锦更多的踏实之感。 ??这一辈子,不是黄粱一梦,而是真真切切的。 ??笑过了之后,顾云锦也不由琢磨起了顾云霖说的话。 ??也许,这一切都是蒋慕渊的功劳吧…… ??靠着这一回的风波,把金家、王家的银子收入国库,蒋慕渊又想从杨家身上拿些什么呢? ??这个问题,不止是顾云锦在猜测,成国公世子段保戚也在不住思考,他思前想后的一整天,没有想出答案来,还去向成国公讨教。 ??成国公府近日解了禁足,先前的风波,此刻已经平息了,尤其是这一段时间,京城里热闹不断,哪个还会记得他们家那点儿“上不了台面”的小动静,唯一提及的,也就是中秋时的团圆饭,滋味不错。 ??成国公听儿子的口气,道:“我听着你十分敬佩宁小公爷?” ??“是啊,”段保戚大方承认,“我与他年纪相仿,虽然母亲的出身远远不及长公主高贵,但在外头看来,都是‘小公爷’。 ??明明差不多,他得京中百姓夸赞,得圣上器重,我却极其平庸,以前我还不忿过,经过前回事情,真正看到了差距。 ??他是个很有想法的人,也是真正在为百姓做事的人。 ??若不是心怀百姓,他帮了徐侍郎也就帮了,何必多提让金、王两家拿钱来赎的主意? ??
??